本世紀初期,中國光伏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,中國光伏產品占全球市場份額極少,20年間世界光伏產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中國光伏產業首先經歷了野蠻生長的階段,到2008年中國光伏產能就已經超過德國,位居世界第一,產能比重占全球近一半。隨著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蔓延,中國光伏企業也受到了沖擊。中國國務院在2009年就將光伏產業列入產能過剩行業。2011年以來,美國、歐盟、日本、印度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對中國光伏產業展開了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,中國光伏產業陷入迷茫期,國內光伏企業惡性競爭不斷,一批中國光伏企業長期虧損走向破產。 中國政府多年對光伏產業加以扶持和補貼,在光伏產業發展初期,各地方政府出于政績考慮,在招商引資時對光伏項目開出了具有誘惑力的優惠政策和貸款條件,光伏企業主要集中于長三角地區,如江蘇和浙江。此外,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造成的污染問題引發了居民的大規模抗議。 中國國務院在2013年出臺了光伏發電補貼政策,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由2013年的1900萬千瓦激增到2021年約3.1億千瓦。中國政府自2021年起開始逐步取消對光伏和風電的補貼。 由于中國政府出臺的鼓勵政策以及光伏產業的技術創新,十年間全球光伏制造業的平均成本下降了80%,這使光伏制造業產能呈指數級增長,中國光伏組件生產成本具有絕對價格優勢,比歐洲低35%,比美國低20%,甚至比印度低10%。 美國、歐盟和中國均已就控制氣候變暖,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直至達到碳中和設定了目標。拜登當局有意擴大對太陽能的利用,以起實現減少碳排放的目標。美國政府設定的目標是,到2035年,美國全部電力均由太陽能、風能及核能提供,實現零排放。歐盟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化石燃料,歐盟將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市場份額,太陽能和風能是主要目標。歐盟委員會提出到2030年,溫室氣體排放將減少50%,2050年實現碳中和。中國提出,到2030年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%左右,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,2060年以前實現碳中和。
|